不可否认,很多人不太了解和理解意识这回事,之前也可能不重视意识,甚至现在仍然不重视意识,到底一个人要能做好事情,需要具备哪些东西?这是很多人在问自己,也是很多老板在问别人的问题。
我自己的答案是意识、意愿、能力是人能做好事情的三个关键,意识就是首当其冲,今天就来聊下要做好质量的前提——质量意识。
质量意识,比较正式的定义是质量的“认知”和“态度”。认知可以通过学习、培训提升,这个不用多讲;而态度就是你有没有“把事情做对,并对结果负责”的愿望,是内在因素决定的。
拿海尔当年砸冰箱的故事来说,海尔当年为了做出好的冰箱,引进了德国先进生产线,这在当时中国可以说是非常大胆和激进的举措。但效果并不好,产线上做出来的冰箱要么是螺丝没锁紧,要么是冰箱外壳一压一个凹坑,这样的质量显然不可能被市场接受,于是海尔做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决定,召开全体员工大会,让各冰箱问题责任人自己亲手砸掉这76台冰箱。要知道,当时冰箱在国内可以说是“奢饰品”,按计划供给,供不应求,而且价值很高,76台差不多要20万。这次全体员工见证的砸冰箱事件,猛烈地敲醒了大家沉睡的质量意识,从此海尔走上了以卓越质量闻名的品牌之路,逐渐成为民族品牌和世界品牌。
这就是对质量认知和态度的巨大转变,这是做好质量的前提。
我们先看下这些数据,接近完美的99.9%良品率意味着什么?
• 每年有20,000次配错药事件。
• 每天将有50个新出生婴儿被交给错误的父母。
• 医院里每星期将有500例错误的手术。
• 每小时将有1.6万件邮件在邮寄途中丢失。
• 每小时将有2.2万张支票被存入错误的账户。
• 美国芝加哥机场,每天将有2架飞机无法安全着陆。
如果你不幸成为被99.9%抛弃在外的那个“千分之一”,你的感想如何?
这千分之一的不良造成了多少难以换回的损失和后果,都是质量意识不够造成的。我相信看到文章的每一位伙伴都不愿意成为那不幸的千分之一,而要消除这千分之一的不良,就需要我们具备强烈的质量意识,具备“零缺陷”的质量意识。
这是很多人,尤其老板很想问的问题。似乎公司里面很多人认为质量跟自己无关,或者不是强相关,甚至认为质量都是质量部的事情。其实不然,我认为,在公司内,凡是围绕客户需求服务的人员,都应具备质量意识,都应该对质量负责,人人都应树立对各自工作结果负责的态度。
• 管理人员应对指标的顺利实现负责;
• 设备维修人员应对机器正常运行负责;
• 操作者应对制造合格产品负责;
• 检验人员应对及时发现不良负责等等。
每个人都应树立质量意识!
作为一个想重视质量的企业,如果企业文化上并没有体现对质量的重视,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。质量就是企业生存的发展的前提,只有从企业文化的顶层设计上重视,大家才会逐步统一认识,上下一心。只有大家都重视质量,才能做出质量,才能永续质量。
员工的质量意识,不是想提高就能马上提高的,一定需要循序渐进,通过持续的培训,一步步增强。这就好比小孩读书一样,从一年级到六年级,都有适合不同阶段的课程,对企业而言,持续的内训或者外训都是必要的。突然想起段永平说过的一句话:“培训的成本贵,但不培训的成本更贵,不知道第二点的企业走不远。”
所有的客诉和不良,都要及时公布,让公司所有人员都知道,这是很有必要的。一方面大家会意识到我们有这么多,这么严重的质量问题,也听到或者看到客户的反馈,大家会更加重视质量;另一方面,这样的反馈会带来员工思考和积极的改善行动,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做出的产品有问题,谁都不想给公司扯后腿。
很多时候,行动会改变人的意识。比如我们在公司内部举办合理化建议、改善提案、QCC小组活动等都很能激发大家改善质量的兴趣和行动。我之前在企业做CI时也习惯于周打分、每季度颁发区域流动红旗,每年改善项目发布评奖等,这些都是很有效果的做法,当然形式上可以多样和灵活。
任何时候,激励都是有效果的,只是看你如何激励,激励是否到点子上。外资企业的激励以精神为主,适当的物质奖励,比如总裁颁奖、公司的一个鼓励的邮件、小的纪念品等;而民营企业则来得实在,直接物质奖励,旅游奖励,甚至现金奖励,大会上直接发钱等。这些都是可以的,因地制宜很重要。
总结一句话,质量意识提升,是每个企业的必修课,也是每个企业的持续必修课。